| 来源:交银施罗德 作者: 时间:2025-10-22 |
2025年10月20日至24日,“2025年世界投资者周”正式启动。这场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证监会指导下主办的活动,聚焦“科技和数字金融”、“AI赋能投资”、“防范欺诈”三大核心,专为投资者打造学习交流与风险防护的平台,帮大家在复杂金融环境里找对方向、理性决策。
科技赋能,投资机遇无限
科技与数字金融的迅猛发展,为投资领域带来了诸多创新工具,给投资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机遇。智能投顾如同贴心的投资管家,能依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自动生成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让投资变得更加科学合理;AI量化模型则像是敏锐的市场洞察者,能够快速分析海量市场数据,精准捕捉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数字钱包、跨境支付平台等工具的出现,更是极大地提升了资金流转效率,打破了传统金融的时空限制,使普通投资者也能轻松参与到多元化投资中,尽情享受金融科技带来的红利。
机遇背后,风险暗藏
但便利背后,“坑”也不少。有些智能投顾喊着“稳赚不赔”,却绝口不提市场波动、模型失灵的风险;有些产品标榜“AI驱动”,核心算法却藏着掖着,根本没法判断靠不靠谱。更恶劣的是,有人借“金融网红”、“AI炒股”的名头骗钱——比如网红虚假分享“AI炒股秘籍”卖高价课,非持牌机构冒充“智能投顾”搞非法集资,还有人伪造AI投资系统,用“高收益低风险”骗本金。这些行为不仅坑了投资者,还搅乱了市场秩序。
理性投资,筑牢风险防线
作为普通投资者,面对AI相关的投资机会,一定要保持冷静。想投AI概念标的,别光看“AI”俩字,得深入了解企业的技术实力、商业模式和盈利预期;想用AI辅助投资,先查清楚工具提供方有没有资质,AI模型的数据源和决策逻辑是什么,别盲目轻信AI的建议。
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还需时刻警惕三类常见违规行为,为自己的投资筑牢风险防线。一是违规推介基金,部分机构或个人未取得基金销售资质,却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线下讲座等多种方式,向投资者推介未备案基金产品,甚至信誓旦旦地承诺“保本保息”,这种行为已涉嫌违法,投资者一旦参与,资金安全将毫无保障;二是编造传播基金虚假信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肆意编造“某基金即将暴涨”“基金经理内幕操作”等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决策,借机炒作股价或谋取不正当利益,投资者若轻信这些谣言,极有可能遭受严重损失;三是非法中介机构陷阱,部分机构以“基金申赎绿色通道”“费率大幅折扣”为噱头,收取高额中介费用,却根本不提供真实服务,甚至截留投资者资金,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
依法维权,守护自身权益
倘若不幸遭遇上述侵权情况,合法维权可通过以下几种有效途径:第一,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投诉,并详细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协会将依法依规督促相关机构整改;第二,向监管部门举报,可通过证监会12386服务热线、地方证监局举报平台等,积极反映机构或个人的违法违规线索;第三,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向法院提起诉讼,借助法律的威严追回损失。在此特别提醒投资者,可能会遭遇非法代理维权机构以“全额追回损失”、“代理投诉信访”为诱饵,收取高额费用后却敷衍了事,甚至诱导投资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存在信息泄露、二次诈骗的巨大风险,投资者务必提高警惕,坚决拒绝参与非法代理维权,全力守护自身权益与信息安全。
2025年世界投资者周,不仅是一场金融知识普及的盛会,更是一次风险防范意识的全面提升行动。让我们携手参与活动,主动学习金融知识,积极交流投资经验,在科技与数字金融的浪潮中坚守投资初心,在理性决策中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共同为营造安全、透明、有序的资本市场生态贡献力量!
风险提示: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合格评级评价机构发布所涉评价结果并不是对未来表现的预测,也不视作投资基金的建议。
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投资人在投资基金前,需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理性判断市场,对投资本基金的意愿、时机、数量等投资行为作出独立决策。投资人根据所持有份额享受基金的收益,但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人认真阅读基金的相关法律文件及关注基金特有风险,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