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银施罗德资管机构投资者专户理财 养老金融
手机版
本网站支持IPv6      |  账户登录  |  免费开户

交银施罗德

"从来没有像今年一样期待开两会!"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谢卫的两份提案

来源:两会报道组、券商中国    作者:    时间:2020-05-20



“从来没有像今年一样期待开两会。”全国两会召开时间确定后,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谢卫4月29日在微信朋友圈如是说。

作为基金行业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过去12年来,谢卫平日非常低调,但两会期间却从不吝惜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有价值的提案。他的提案往往是有前瞻性的,今年的两份提案也不例外。

一份关于金融产品销售的适当性管理。他认为近期司法实践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倾斜保护呈现出“重保护、弱教育、轻分类”的现象,司法裁判向全赔/全不赔两级分化转变,中间的界定,需要金融机构来自证对投资者已经尽到了完全的义务,实践中存在难度;全赔/全不赔的判决趋势,也给了投资者全赔的不合理预期,与禁止承诺收益的方向冲突,也会导致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另一份提案则建议充分发挥公募基金作用,提升年金基金投资增值能力。这个建议关系到国计民生,同样分量十足。

他建议适当提升年金基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例如比照全国社保基金,将年金投资权益资产的比例上限适当提升至40%;还建议准入更多公募基金机构参与年金基金投资,充分发挥公募基金行业的专业优势;此外建议放开年金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允许参与者根据自身的年龄、风险偏好等因素自主选择投资产品。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谢卫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独家专访,详细阐述了提案的背景和内容,并回答了关于基金业乃至大资管行业的多个热点话题。

金融纠纷裁判“全赔/全不赔”两级化,给了投资者全赔预期

“近些年金融纠纷案件增多。特别是自从P2P以来,金融纠纷大增,包括理财产品纠纷,最近几年占到了最高院每年案件的约10%。”谢卫首先介绍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提案的背景情况。

2019年11月,最高院发布《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会议纪要》,提出:卖方机构未尽适当性义务,导致金融消费者在接受金融服务后参与高风险等级投资活动遭受损失的应予全赔;以及卖方机构能够举证证明根据金融消费者的既往投资经验、受教育程度等事实,适当性义务的违反并未影响金融消费者作出自主决定的,卖方机构全不赔。

“可以看到,司法裁判标准显著转向‘全赔/全不赔’标准。这个纪要虽然不具有法律效果,但可以作为案件审判的参考。”谢卫表示,如果一旦投资者亏损了,就要机构去自证销售过程尽到义务了,会产生不利影响。第一,金融的效率会大大降低;第二不利于净值化管理、打破刚兑,因为可能给了投资者投资损失可全额赔付的不当预期。

关于如何完善销售适当性管理方面,谢卫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要平衡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与鼓励金融交易的关系,妥善处理“稳”和“进”的关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实现金融稳定发展。
其次,要统一各类金融产品的投资者适当性操作标准
建议加快研究和确立适用于各类金融产品的适当性标准。部分金融机构的评估方式在司法案件中甚至不被法院所采纳,成为金融机构开展销售适当性工作的不确定之处。因此,需加强监管部门与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尊重行业发展客观规律,促进金融监管与司法审判的有效衔接。
最后,明确发展方向,深化投资者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建议将投资者教育提升到国家金融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投资者将于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建议深化投资者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科学设计投资者教育内容,合理定位不同教育主体角色分工,促进投资者群体素质的整体提升。

年金基金长期投资增值价值有待提升

谢卫的另一份提案事关年金基金(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制度。他认为,年金基金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但在投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削弱了年金基金的长期投资增值能力。

首先是权益投资比例相对较低。目前我国年金基金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为30%,既低于全国社保基金40%的比例上限,也与海外成熟养老金市场平均40%到50%的权益投资比例存在较大差距。且在具体投资实践中,受到客户需求及短期业绩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年金基金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也远远低于30%的比例上限。

其次,公募基金行业的参与程度有待提升。全国社保基金18家境内外部委托管理人中,公募基金占16席,其管理的资产占社保基金境内委托管理规模的90%以上。而在年金22家投资管理机构中,公募基金机构占11席,其管理资产规模占比远低于9家保险机构,且在2007年之后机构数量再无新增。当前的现状反映出了公募基金行业在年金基金管理中的参与程度与其管理能力不对等的事实。

再次,个人投资选择权的缺失导致年金基金的趋向保守。现行的年金制度设计没有开放个人投资选择权,而是由企事业单位统一决策、统一进行组合管理,更多地考虑中年和临近退休职工等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人群的投资要求,反映在投资行为上就是对投资管理人的约束较多及偏向短期考核,导致投资管理机构被迫着眼于短期投资业绩,长期资金被短期化运作。

谢卫建议,应适当提升年金基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引入更多优秀的公募基金机构参与年金基金投资;开放年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并引入默认选项机制。

以下是对谢卫的部分专访问答:

基金公司就要回归初心,做权益投资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基金业中,如今的产品格局正在变化,权益型基金得到倡导,货币基金则受到限制、规模开始萎缩。您怎么看这一趋势?

谢卫:发展权益、收缩货币基金,这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货币基金过去爆发式的发展,源自较高的收益,这违背了货币基金本身的属性。货基本身是流动型产品,是提供流动性便利的,特点是可以随时赎回,但收益不高。只不过,我们行业在一个阶段里,货币基金成为收益型产品。在高收益的背后,有基金同业不惜铤而走险,拉长久期、做大杠杆、埋下风险、违背初心。所以尽管货基过去这几年做大了规模,但不能“以大为美”。

现在要回归初心。基金公司就是要做主动投资,在权益市场上打拼,这个初心应该是要我们去坚守的。

可能每家公司在主动管理上投资策略有所不同,但主动管理是每家基金公司追求的方向,这是不用质疑的。只不过,每家公司怎么走、能走多远,取决于很多东西,包括公司坚守、文化、人才队伍、投资理念、价值观等等。

投顾是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最好路径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2019年10月底,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正式开启,对行业是一件大事。您如何看投顾的意义?

谢卫:投顾业务其实是呼应一件事情——基金公司的发展以什么为核心?我认为,基金公司就要以投资者赚钱为核心、以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为核心,投顾就是由我们为投资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好路径。

过去基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公司都说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但不一定是这么做的。公募行业过去经常被诟病的一点就是,基金公司赚钱,投资者或基民不赚钱。这就暴露出行业中有些基金公司还是以股东利益或者管理团队、员工利益为最大化,而非以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投顾业务,就是要解决这个痛点。只有基民赚钱了,基金公司才能取得一定的回报,这是投顾的目的。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理念,是对基金公司过去理念的纠偏,我们交银施罗德非常拥护这个理念。因为只有为老百姓赚到钱,基金行业才能受人尊敬。

从基金公司角度,做投顾业务,要做好两种准备。第一,解决好公司文化的问题,确立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理念,要为投资者赚钱,不能是打着投顾的旗号去圈资金;第二,要准备好产品,要提供投资者真正的喜欢的产品、体验好的产品,不能是业绩忽上忽下的产品。要通过投资管理能力、阿尔法的获取,持续为投资者赚钱。

我也经常说,基金公司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为投资人赚钱,将投资人利益最大化,我们越来越坚信这一点。我们是从事二级市场投资为主的公司,对社会的首要职责就是通过深度研究、实现超额收益,为投资人赚钱,这也是我们要做的最大公益。

财富管理市场需要多元化,老百姓认可是关键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国内的财富管理市场广阔,参与的金融业态也很多元,您认为各类资管业态之间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会呈现怎样的竞争格局?

谢卫:我们当然不希望财富管理只有一种形态,也不希望大家都把“鸡蛋”放在权益这一个篮子里。

财富管理应该是多层次的,只有相对分散、共同存在,彼此之间各有优势、互为补充,这才是财富管理的良性业态,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在不同的资产类别中寻找好的产品。

净值化管理是资管行业的大势所趋,各类资管机构在净值化道路上,去寻找到与自身管理能力相匹配的投资人群。另一方面,每个投资者都有机会购买银行理财,选择好的信托产品,或是购买公募,构建投资组合的多元资产,这样的组合安全性、稳定性也相对更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公募基金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但当下以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公募基金行业整体的发展速度会相对较快。同时,我们作为从业者也要谨慎地看待这一趋势,就是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否与之匹配。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近两年,随着对外开放提速,更多国际资管巨头进入中国公募市场和资管市场。您怎么看待外资公募在内地的发展?是狼来了吗,还是可能也会水土不服?他们入场会带来什么?

谢卫:我把外资当做普通的竞争者,来看外资入场这个问题。

首先,外资进入可能会丰富我们的投资策略。因为他们的确在一些投资策略方面,特别在量化,比我们做得更好。国内公募总体上还是在单一策略上精耕细作,在金融科技、多元资产协作上,相对还是比较弱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欢迎外资的,因为有更多的产品策略提供,可以互相有借鉴。

所以未来,我们的产品会更丰富,行业能为老百姓提供多元化的选择,这是符合趋势的。因为中国老百姓的确需要有更多的产品来选择了,也到了这个阶段了。

同时,有一点,不管是外资还是内资,独资、合资还是纯内资,能不能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一个他们能接受的产品,这是关键。水土服与不服,都要看这个终极目标。不管是谁进来,都不能通吃一个市场,关键是看在他的领域能不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所以对我们行业主体来说,还是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特色、做出业绩,做出可持续性来,这样你总能获得老百姓的青睐。

对主动管理能力的追求矢志不渝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近年来交银施罗德非货排名在行业上升很快,最可贵的公司权益产品中长期业绩排名名列前茅,产品3年、5年、7年都有业绩优异的代表,明星基金经理人才辈出。公司内部在投研体系的搭建和文化建设方面有何经验可供分享?

谢卫:首先还是公司的价值观——持有人利益最大化,这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对主动管理能力矢志不渝的追求是我们的目标。围绕这些,我们公司形成几个鲜明的标签:深度研究、不从众、坚守能力圈、赚慢钱、自我驱动。

深度研究是交银施罗德的生命线。交银的投资,很少赚博弈的钱,我们赚研究的钱,将一只股票从黑马研究到白马,我们是要赚这份辛苦钱。我们倡导平凡人做非凡事,彼此信赖,研究不从众,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基于此的赚慢钱、赚长久的钱,是公司认可的文化。

在人才选拔和考评上,交银内部有着完全公开、透明、公正的制度,以及非常严格的执行标准。通过严格的竞争标准、内部激烈地比拼,研究员被整个团队认可之后,才能晋升为基金经理。我们内部也有90后基金经理脱颖而出了,产品业绩非常优异。

交银的投研团队以自主培养为主,过去5年几乎没有从外部招聘的基金经理,都是自主培养,坚持投研文化的不断沉淀,现有的投研团队梯队建设也让我非常踏实、安心。

作为一家银行系公募,我们的权益投资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还得益于公司保持着良好的机制,保障投资团队专心致志做投资,排除其他干扰。

对于基金经理的评价,我们是看长期的,看的是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他的钱是怎么赚的,是在他的投资框架、能力圈里面知行合一做出来的,还是突然博了一把主题、热点。我们非常注重归因分析,收益是不是一个个阿尔法累积起来的,这才是我们看中的。不能单看业绩这个数字,数字有时候具有欺骗性。

我们不会为了短期业绩让基金经理做一些博弈的事情,投研和销售的理念保持完全一致,这样也做得安心。市场一调整,就能看出各家公司的差异,我们的产品回撤控制能力很强。

交银内部还讲究持之以恒。一些年轻的基金经理,可以先从小规模的基金管起,他逐步扩大能力圈以后,驾驭资金的能力更强了,再扩大规模。长此以往,基金经理对公司的认可度非常高,他们重视平台的价值,也珍惜这个平台。

同时,公司的管理规模和业绩始终保持着平衡和匹配。所以慢慢地,公司在银行系乃至全行业里,权益产品就脱颖而出了。

公募基金最大的价值和社会责任是为持有人创造回报,业绩好是好事,同时还要让更多的持有人分享收益。我一直说,公募行业很特别、也很崇高,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让更多人分享到财富的增值,这是公募行业的价值。人生没有几个这样的职业,这也是我自己很欣慰的地方。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公募基金行业股权激励谈了很多年,一些公司正在尝试这条路径,您如何看待行业的股权激励措施?

谢卫:股权激励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公司,也汇聚了一批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一起奋斗,这样的股权激励是有效的、助力的。

总体而言,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汇聚人才的途径,但也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个人认为公司的价值观才是决定性的。

文章来源:两会报道组 券商中国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见基金法律文件。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基金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进行投资,欲知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相匹配的情况可向代销机构处获得协助支持。




分享到:
  •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
  •  
 交银施罗德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