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银施罗德 作者:何帅 时间:2014-11-25 |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增长
--卡尔。波普尔
在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极速变化的这两年,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快速的迭代,就像对互联网思维的探讨一样,始终没有定论。也许这种快速迭代的思维模式,或者说“没有结论”,才是互联网思维的结论。
查理芒格常用一句话比喻思维定式,“在只有铁锤的人看来,所有问题都特别像钉子”。这其实是人类一种本能,为了节省运算时间,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作出改变,而“快速做出”符合我们以前判断的决定,心理学上叫“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原因也许就在于此,传统企业转型往往比创业型公司更加困难,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是变革时代的绊脚石。我们在研究互联网时也多少犯有这个错误,既希望于通过一套逻辑一种结论去解释所有互联网企业,但问题也许没这么简单。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互联网最容易颠覆哪些商业模式,与产业壁垒相关还是与产品属性有关?至今没有完整的答案。但有一个猜想,结合上述“避免不一致倾向”的天性,互联网如果能颠覆消费者原有预期,产生极大不一致“痛苦”时,也许颠覆就容易发生,或者说互联网提供的产品须与原有产品有极大的不同。比如电商对实体零售渠道的颠覆性,是因为产品价格体系的破坏和长尾商品效应,而近期谈论较多的O2O,实体服务业的提供者并没有发生变化,O2O更多是提升背后的经营效率,过程可见较为缓慢。
在投资中“一致性倾向”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投资方法的可复制,并持续获得超额收益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但互联网除了加速我们投资对象的快速迭代以外,同时也加速了资本市场信息及投资偏好的变化。别忘了互联网本质就是提供一种信息产品,这需要我们这些专业投资者更快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解甚至方法论。如何追求投资方法“可复制”,又避免“一致性倾向”对我们的束缚,任重而道远。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增长,只是这个时代它越来越快了。用一句话总结吧,如果下个月我还觉得上面这些话是对的,那只能说明我out了。
交银施罗德行业分析师 何帅
|
![]() 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