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银施罗德资管机构投资者专户理财 养老金融
手机版
本网站支持IPv6      |  账户登录  |  免费开户

交银施罗德

别盯着政策, 三大原因阻碍你股市赚钱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交银施罗德    作者:崔鹏 杨晨柳    时间:2014-10-08



“你觉得军工股还会涨么?”每当市场上出现概念性的局域牛市之日,也就是一个投资理财边缘人士说话要提高警惕之时。很多交银小微身边的家伙都会问这类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一阵就是军工股还会涨么?今天买哪支股票?

回答这个问题讨厌的地方在于,即使你给那些询问者正确的预期建议,他们也不会把赚到的钱分给你。但是,如果你说错了,他们大概半辈子都不会忘了你,而且在以后的会面中他们会一万次无意中提起“如果当初不是听你的就好了。”

通货膨胀总是更喜欢股票投资者

从历史经验上看,股票的大牛市也往往出现在流动性较为充裕的经济复苏阶段。其实现在就是,如果金融决策者们比1980年代初更富于智慧的处理好恶性通货膨胀问题,一个不错的牛市是值得期待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是个好东西,他能让经济更富活力。说白了意思就是生产参与者们由于多发货币的繁荣幻觉而加大生产和销售就真的让经济繁荣起来了。

股票投资者就会从中获益,多发货币的乘数作用让资产价格真实上涨。而且,通货膨胀也让股票在流动性上的竞争者债券在大多数时候受损。在纸本位阶段,高等级债券的真实收益一直在逐渐降低。而债券的牛市也同样难以把握。最近债券之王比尔 .格罗斯就从他的太平洋投资辞职去了骏利投资,这就和他在美国国债问题上押错了宝有关系。

从1900年代到现在,全世界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普通股经通货膨胀调整的年化收益率都要大于高等级债券的同等收益率(除了日本)。而股票上涨更重要的东西,流动性,在最近100年的世界上,一直在逐渐泛滥。这种泛滥在1975年以后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那一年美元和黄金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了,信用纸本位代替了金本位,通货膨胀也就成了一种常态。

总之,大趋势是投资者越来越喜欢更高风险的股票,而更少的持有债券。参与者更多让股票的平均价格更高了。

当然,投资者们肯定不能满足通货膨胀带来的股票价格全面上涨,这种上涨毫无成就感。成就感缺失也是投资者不那么喜欢指数被动投资的原因之一。就像雨果说的,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是股票价格上涨,比这个还快乐的是别人的股票下跌,而我的股票上涨——这当然不是雨果说的。

更好的预期总是那么难挖掘

怎么能找到比其他股票更赚钱的股票?

如果可以的话,投资者可以耐心一点,看一下股票的价格是什么意思。那些花花绿绿的数字简单的说是这家公司未来能产生的现金在现在可以值多少钱。所以很简单,你要买入一家在未来更能产生现金流的公司。这个未来有多长,从理论上说是无限长。

在这里有个大约的概念就是市盈率,用现在的股价除以现在的每股税后净利润。如果一个投资者看到一家公司的税后净利润要比高等级债券收益还要高,从理论上来说这个股票就是可以购买的

如何知道这家公司能保持这种高利润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预期。

一个具有好的预期的股票价格就会上涨,而坏的预期则带来股票价格下跌。在几百年的股票市场发展中,人们发明了各种预期技术,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太乐观。

所以,投资者如果按照市场的预期来买入股票,还不如在市场抛弃的股票中挑选价格合适的股票。而投资者在其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就是市场预期错误和正确预期直接的差价。在这种投资中做的最好的就是伟大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他把自己的投资叫做烟头投资法。抽一口别人扔了的烟头很恶心,但那是免费的,总的来说,这种投资的利润率非常高。

政策装逼犯的各种投资建议

中国人似乎是一个有点性格分裂的民族,比如一方面他们会非常蔑视权威和管理决策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呈现出非常严重的权力崇拜,他们会争抢一个权力中心的决策者喝剩下的矿泉水,并以此为荣。

投资界也是这样,装逼犯横行。

每到一个有政治色彩的活动召开的前夕,也正是那些投资装逼犯最活跃的时候。这类活动包括世界性的大型经济政治活动,国内换届选举或者具有标志性的政治会议以及一些特殊的庆典。都会有人煞有介事的出来说,“xx会让股市涨一阵的。”而实际情况是,在此类活动过程中,股市涨跌基本没有什么规律。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那是股市下跌最厉害的阶段,而市场也根本不理会这个运动会对中国的决策者们和那些趋炎附势的装逼犯有多重要。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的从逻辑上就可以破解,那就是如果决策层有能力让市场怎样市场就怎样,那决策层就应该永远让市场涨上去。这是因为这样做对谁都有好处。如果可以这样,中国的一起问题也就都不存在了。从这推导出一个推论,那些说政府让怎样我们就怎样,就可以获得好的投资收益的预言家是装逼犯的另一类形式。

这是因为政府要怎样我们就怎样论者同样认为,决策者的权力影响要超过经济规律。而这种权力超越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另外,投资那些政府支持的行业的投资者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一些投资者是有可能在这种新兴行业初期赚到超级利润。但是,人们很难辨别合成谬误在市场中所占到的权重。这就是萨缪尔森提出的"合成谬误"。这个意思就是说,做一件事的人太多了,往往造成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美国在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内的生物燃料业的发展就明显具有这样的意思。在2009年奥巴马政府由于石油价格过高而鼓励用玉米生产生物燃料。这个行业在经济决策层鼓励下兴起,而这造成了玉米价格急剧上涨,最后很多玉米乙醇公司破产了,而与之同步的很多投资者也血本无归。

是什么,真正阻碍投资者赚钱

是什么妨碍了中国的投资者成为这类投资者的?

答案有三个:上市公司说谎,过度的周期性,还有强势的女朋友。当然了,这三个原因中有两个是真的,最后一个是笔者随口说说的。

言归正传,最近笔者参加了一个私募基金的小聚会,会上大家谈到价值投资在中国到底适不适用。总体会议氛围里,大家还是尊重价值投资的,只不过拒绝使用而已。

无论是私募基金的小头目还是一般的公司人投资者,他们谈论价值投资的语气,总能让你想起家里很早以前买过的一个手摇苹果去皮机。

那种第一代的削苹果神器虽然能比较迅速地把一个苹果的苹果皮都弄下来,但是这需要很多前提,比如苹果足够圆,苹果的硬度要合适,而且苹果的个头不能太大或者太小,否则你摇动机器手柄时,这个机器因为苹果不合规所发出的声音足够吓得你家的狗满屋乱跑。而对于中国市场,并不是价值投资不好,而是“苹果”不够圆。

人们认为苹果不够圆的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大家普遍认为价值投资要求市场足够成熟,市场成熟的标志就是,市场参与者要足够诚实。而中国市场上的说谎者实在太多了,如果说谎者足够多,参与者就根本无法辨别哪些东西是有价值的。

不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市场上的说谎者真的足够多,笔者觉得倒是一个价值投资者的福音。价值投资就是利用谎言造成的市场误判。你要相信谎言是会被识破的,价值投资者的超额收益就是谎言和误判贴现的差额。

如果一个市场充满了说实话的人,那反而是一件糟糕的事:市场就会变成一个充分有效的市场,所有的投资理念都会消失,大家只要随时买入股票就可以了,而所有的股票投资收益也都类似,那将是一个多么无聊的世界啊。

苹果不够圆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市场周期性太强了。出现这种过分的周期性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市场,包括所有的新兴市场都有这个问题,还要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市场的支配,这种关系有点像小孩玩的老鹰捉小鸡游戏。

美国市场是排在第一顺位的小鸡,而新兴市场则排在很后边的位置。第一只小鸡跑一步,后边的小鸡很可能被甩出队伍。

这种更强的周期性会让中国市场里的公司的盈利状况出现很大的颠簸,即使是非周期性公司,也会呈现出很强的周期性,这无疑给价值投资的人带来了很多困扰。

其实苹果不够圆还有个第三个原因。让笔者来举个例子,当我刚开始投资的时候,我把我投资的第一份季报指给了当时的女朋友,你看我的收益率达到了15%。当时是2006年,一季度收益15%并不是非常出色的成绩—“太好了,赚了多少钱?咱们可以五月去旅游用。”“可是,你知道么,咱们长期投资好不好,复利效应你知道么?”“复利效应是什么意思,你就是说咱们不可能五月去旅游了么?”这个小争执很好解决,我把一半的股票变现,然后组织了一次还不错的初夏之游。

我想我当时的女朋友是太想通过投资来改善生活品质了,可能这种现象在新兴市场国家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人们的现金饥渴要比成熟市场国家居民强很多,他们需要迅速地投资套利。

正是因为存在上面这些种种的困境,一旦你不能贴近这个市场,感受市场的脉搏,凭着一腔热情在市场里面搏杀的下场可想而知?

美国股市从1950年来机构投资者占比已由初期的7%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这里面伴随着大量散户的消亡,可见个人炒股想赚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中国股市目前经过20年的发展,中小散户依然还是主体投资者,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养老金入市,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小散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引自:交银施罗德基金渠道销售经理 杨晨柳)




分享到:
  •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