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杨波 陈春雨 时间:2012-02-23 |
◎ 我们都说“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其中包括了业绩、产品和服务,是联接基金公司和老百姓之间的三个载体,也是我们持续努力的三个方面。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能在这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加强。
◎ 基金公司的短期与长期目标如何协调的确是一件微妙的事。因为这中间涉及两个标准,要同时达到两个彼岸,的确很难。这需要平衡,也需要妥协。
◎ 我们在2011年,着力于投研再造,坚持“两条腿走路”,在继续保持原有“自上而下”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了“自下而上”的选股能力。
◎ 我们在发新产品方面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自己愿意买,才能卖给投资者。
◎ 今年公司一直在加强内部建设,在团队建设方面,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专业、纪律、协作;在公司文化方面,我们提倡:激情、包容、关爱。
◎ 要按照国际标准来做的确很难,国内基金业发展的时间尚短,没有那么长时间的积淀,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与海外同行有很大差别。但是,不管从日后的行业发展来看,还是对员工的个人发展道路,职业化的要求是必需的,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交银施罗德的目标是专业化、职业化,我们会沿着这个方向坚持走下去,可能过程会有些漫长。
公司发展
要沿着战略化目标渐进
证券时报记者:为什么一年前会选择从富达到交银施罗德?
战龙:我原先筹建过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但是在工作几年之后,我选择加入富达,是因为想去世界上最大的基金公司学习、体验如何去真正有效地管理一家庞大的资产管理机构。而后等我回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时候,选择加盟交银施罗德。
交银施罗德有着很好的团队和根基,成立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创造过许多成绩,我相信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我愿意与这个团队一起,共同去创造未来更多的可能。
证券时报记者:您到了交银一年多,您觉得哪些工作是您最看重的?
战龙:基金公司作为大众理财机构,其使命是服务于老百姓的财富需求,这也是我的理想。我们都说“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其中包括了业绩、产品和服务,是联接基金公司和老百姓之间的三个载体,也是我们持续努力的三个方面。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能在这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加强。
证券时报记者:您刚才提到了理想,但目前基金行业在短期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怎么解决长期目标与短期指标的矛盾?
战龙:基金公司的短期与长期目标如何协调的确是一件微妙的事。因为这中间涉及两个标准,要同时达到两个彼岸,的确很难。这需要平衡,也需要妥协。
基金公司的成长,其实是不能过急的慢活。但要实现大发展,前提是实现生存,因此在努力实现理想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司业绩,如果不顾市场氛围,在实现理想之前可能就已经面临了生存危机,离理想更远了。
证券时报记者:谈谈未来的愿景,对于交银施罗德,您希望她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战龙:我在资产管理行业转战十几年,在后台、中台、前台都做过相关的工作,尤其是经过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比较和学习,我想我还是希望,能照国际标准加强交银施罗德的基础建设,提高公司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打造一个全新的交银施罗德。争取每年进步一点,三年崭露头角。
投资管理
要循着专业化道路前行
证券时报记者:投资团队和业绩,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这一年来在这方面交银施罗德有哪些变化?
战龙:大家都知道,交银施罗德在过去的几年里,“自上而下”宏观研判能力异常突出,而当年的市场行情也契合这种风格,让交银施罗德的投资业绩大放异彩。但在近几年的震荡市中,“自下而上”选股能力成为对业绩结果影响较大的投资方法。所以我们在2011年,着力于投研再造,坚持“两条腿走路”,在继续保持原有“自上而下”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了“自下而上”的选股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大大充实研究团队实力,建立研究员模拟组合让基金经理对个股形成更清晰的判断,推动强化业绩归因分析减轻仅看排名的片面性,完善投研合作机制,发挥团队协同作战,加强了研究结果向投资成果的转化。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做稳做强业绩的重要基础。
证券时报记者:新基金发行已成行业难题,在新产品发行方面,公司今年有什么规划?
战龙:我们在发新产品方面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自己愿意买,才能卖给投资者。如果对后市没有信心,自己都不敢买,肯定不能卖给投资人。去年,我们一只QDII已经获批,但觉得不是发行的好时机,就暂时搁置了。当然,这也需要从长期来考察,比如一个特别好的产品,从长期来看有很好的收益预期,但短期也可能亏损。同时,在新发产品方面,我们也会坚持一个理念,就是只做自己有能力管理好的产品,而不是一味跟随市场氛围,什么好卖发什么。
团队建设
要靠职业化方向提升
证券时报记者:您刚才所说的职业化管理,您觉得要怎样才能做到呢?
战龙:首先,职业化管理要依靠制度建设做基础。制度建设是我到交银施罗德之后的主旋律,从业务的各个角落、各个方向建立规则,即使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也一定会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目标走。每一项工作和业务,要靠实实在在的制度、规则来进行管理,每一个员工,则在制度框架下有据可依,有路可循,在制度框架下有序开展工作。应该说,制度建设是打造一个国际化公司的基础,制度是可以延续的,长远去做,才可能打造百年老店。
可以说,今年以来我们在制度框架、制度流程下了很大功夫,我们在每一项业务模式中都画出流程图来,用简明清晰的图示参照执行。比如投研机制,研究员怎么去研究、怎么管理研究员,如何考核、晋升,都需要落实。比如公司怎么有效控制费用,一定要有规矩有方法,每个季度做预算,只有加强过程管理的能力,才能形成职业化管理。
证券时报记者:除了制度建设,您觉得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职业化管理?
战龙:今年公司一直在加强内部建设,在团队建设方面,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专业、纪律、协作;在公司文化方面,我们提倡:激情、包容、关爱。从这几方面来讲,首先我想我们必须是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要有纪律,有执行力,同时又能在公司内部分工协作,共同作战。职业化管理其实有几个层次,首先是要有纪律,每个人尽心尽责把分内的活先干完,其次才是进取、创新。
证券时报记者:职业化管理是很高的目标,为什么这么坚持?
战龙:要按照国际标准来做的确很难,国内基金业发展的时间尚短,没有那么长时间的积淀,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与海外同行有很大差别。但是,不管从日后的行业发展来看,还是对员工的个人发展道路,职业化的要求是必需的,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相信我们的团队,有一些非常好的积淀,我们能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前进。所以我想,职业化管理其实是对员工和团队最大的责任,如果大家都能齐心协力打造出这样的团队,不仅能提升交银施罗德,也成为员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证券时报记者:专业化与职业化在基金公司有什么意义?
战龙:必须从投资者的角度来感受,投资者一是需要获得理想的收益,二是需要优质的服务,所有工作都要围绕产品和服务为最终目标,让我们的终端客户拥有良好的体验,这就是我们的专业化没有质量保证很难给客户带来持续性的良好体验。
交银施罗德的目标是专业化、职业化,我们会沿着这个方向坚持走下去,可能过程会有些漫长,但我们也会兼顾业绩,这是战略与战术的分别。
“我原先筹建过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但是在工作几年之后,我选择加入富达,是因为想去世界上最大的基金公司学习、体验如何去真正有效地管理一家庞大的资产管理机构。而后等我回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时候,选择加盟交银施罗德。
“交银施罗德有着很好的团队和根基,成立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创造过许多成绩,我相信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我愿意与这个团队一起,共同去创造未来更多的可能。”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战龙
|
交银施罗德官方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