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银施罗德资管机构投资者专户理财 养老金融
手机版
本网站支持IPv6      |  账户登录  |  免费开户

交银施罗德

交银施罗德总经理战龙:借鉴海外经验 逆周期修炼内功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时间:2011-08-16



  战龙先生,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CFA、CPA,硕士学历。历任安达信(新加坡)有限公司审计师,澳洲信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风险管理副总监,信安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投资风险管理总监,荷兰国际投资管理亚太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富达国际中国董事总经理。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富达基金跟美国其他投资公司一样,资产管理规模在股市的重挫下急剧缩水,但爱德华·约翰逊三世掌管公司后锐意革新,他的两项重要创举使得富达的辉煌得以延续:其一,产品创新。推出了一种可以开支票的货币市场基金,增加了货币基金的支付功能,更凸现其良好的流动性;其二,服务创新。推出了免费的咨询服务电话,以客户满意为先,重视客户感受。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富达基金开始逐步摆脱困境,并在之后的20年内实现了大发展,在此期间更诞生了基金业的另一个传奇――彼得·林奇和麦哲伦基金。

  这是一段资产管理行业诸多人士都耳熟能详的历史,之所以重新提起,是因为我们当下的处境似与当年的美国相近: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和份额规模再次双降,基金业绩沉陷于弱市泥沼中难寻亮色,行业形象在投资人心目中也遭到极大挑战。行业内不少人士感慨“我们正在为2007年的快速发展还债”的同时,也在苦苦求索当下的突围之路。或许海外的那些历史,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面对瓶颈心态平和

  纵观整个行业,有这样一种焦虑但又无奈前冲的状态:即便新基金首募规模已经降至冰点,但还是要不断发行,以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以防“同行的马圈走了自己的地”。而采取这种扩张性的销售策略,就必须付出高额的成本,这中间的平衡和计算,确实是另一种辛苦。

  这只不过是行业生存状况的一个侧面。近段时间以来,大家对于行业所处困境的讨论越来越多,悲观的气氛愈加浓烈。

  其实,跳脱出这个行业,以更宏观的眼光审视,我们无需有太多的困惑和纠结。资产管理行业本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随牛市而发展,在熊市中蛰伏,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资本市场的低潮期,往往就是基金行业发展的低潮期,国际国内的历史规律莫不如此。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70年代,美国基金业也经历了漫长的十年熊市,我们的美国同行同样经历过所谓的发展瓶颈期,这种局面威胁到很多公司的生存,也有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忧虑重重,但市场变幻,诸如富达一样的优秀公司最终穿越了漫漫熊市,并在下一轮牛市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诚然,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除了市场的因素之外,还要面对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产品的挤压,公募基金行业的确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但透过这些短期的困难,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行业在中国才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发展的道路,在快速上升过后经历一些调整、喘息,是必然的也是很正常的,而基于中国未来巨大的理财市场,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广阔。所以我们觉得,目前的低谷只是暂时的,我们也完全无须气馁。

  尽管如此,回归现实,在短期内行业竞争如此残酷,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超脱和平和?我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既要考虑竞争,但又不能被竞争所裹挟,坚定自己的理念,更多的与自己较劲,而不要被竞争把持了自己的方向。打个比方,这个行业有很多公司可能未必是因为竞争而被别人消灭的,大部分都是自己跑死的,运动过量过劳死的,或者太急于登高摔死的。

  任何行为都将在过度反应之后逐步修正到正常的轨道。这个行业目前所遇的一些困境,无论是市场环境、行业内的竞争态势、以及渠道与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等等,都将在一些时日之后,会作出相应的转变和调整。

  逆周期思维寻求突破

  资产管理是个强周期的行业,要有稳健的发展就需要逆周期的思维,与其在行业低潮期,做一些事倍功半的挣扎,倒不如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公司的短板所在,利用这段蛰伏期修补、提升、完善。

  至于可以做些什么?对于国内公募基金业而言,提升投研能力、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客户服务、塑造品牌形象,都是在现阶段可以做的功课。这中间,有的可能成效明显并且显而易见,有些则是属于短期内外界“看不见”的事情,但却是我们需要不断坚持和不断修炼的。

  基金业是“人”的行业,投研能力的提升与人才的培养、团队氛围的养成密不可分。公募基金行业近几年遭遇了一些投研人才的流失,持续地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以老带新做好团队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也成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必修课”。培养既有专业水平又具备职业精神的从业人员,完善合理公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营造一个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团队成长氛围,在这些领域我们其实都大有可为,也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

  其他很多“看不见”的事情也包括完善客户服务等。举个例子,2007年基金行业快速扩张时,整个行业的客服电话都被打爆,当时基金公司只能匆忙上马大规模的客服团队,而其中大量的培训、分级维护、客户分析等等细致工作是目前运营压力不大时应该“补课”的。前面也提到,富达在发展低谷期也在做大量的服务创新和完善工作,而我们在投资者教育、客户服务上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外界“看不见”的工作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当有下一次市场机遇来临时,基金公司是否能迅速抓住机遇,顺势高企。其实着手做这些最基本的功课并不困难,但为什么在市场上总是“知易行难”?可能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当大家都在新基金“红海”里酣战的时候,还能腾出多少精力和资源放在这些“正确但却短期看不见的事情”上?并且,低潮期在这些短期不显山露水的事情上持续投入,不仅考验着基金公司管理层,也考验着股东方的睿智和魄力。

  当然,“逆周期思维”还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拓宽业务种类和收入来源,正如“投资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样,基金公司也可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多发展一些可以应用对冲工具、策略更为灵活的专户产品。

  长远眼光谋求未来

  在上世纪70年代的熊市泥淖中励精图治、苦修内功的富达基金,在此后的一轮牛市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如今的富达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各地。

  与我们的美国同行相比,我们的行业虽然在过去十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还显得相当年轻而浮躁。我们的“软实力”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无论是人员的选拔培训体系,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安全性,销售和客服团队的运营水平,以及从业人员整体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国内的大中型公司和海外一线公司相比仍有很大距离。

  但是,在中国理财市场这块富饶的土壤上,随着未来进一步的制度创新,行业内很多人士都期盼并且相信,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会诞生世界一流的伟大公司;我们也都期盼并且相信,在中国基金业的未来,这一美好愿景绝不是海市蜃楼。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所应该做的,绝非应对当前的瓶颈期这么简单,而是为了未来更为远大的目标。

  其实,对于资产管理行业而言,通往优秀和卓越的路径非常清晰并且十分简单--那就是回归专业、回归责任。提升投研能力、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客户服务……那都是为了使自身更为专业;而对客户资产的责任感素来是这个行业的从业准则和安身立命之本。只有怀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地夯实基础、长久地做好业绩、并让客户有良好的回报,这样的资产管理公司才会获得真正的发展机会。

  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终究还是要做简单而长远的事情。正如苹果教主乔布斯所说:“如果你看好你的顾客、你的产品、你的战略,金钱会跟随着来的。”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未来自然会把你带到梦寐以求的地方。




分享到:
  •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
  •  
 交银施罗德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