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交银施罗德 作者: 时间:2010-09-15 |
五年,正是中国进行宏观规划时所用的期限长度;而对交银施罗德来说,或许也正迎来一个重新审视,调整航程的机遇。
2005年8月,交银施罗德作为首批试点的三家银行号基金公司之一获准成立时,正值整个证券市场信心跌至谷底的时刻。五年来,中国基金业迎来爆炸式的高速发展,交银施罗德借风扬帆,在短短五年时间内资产管理规模跻身行业前十,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2010年8月,走过一轮轰轰烈烈大牛市的市场再次陷入低谷的徘徊,而成立刚满五周年的交银施罗德在高速发展之后,面对市场和行业变化带来的挑战,开始新一轮的审视与思考。一切为了未来的蓄势待发。交银施罗德的第五个年头,将注定成为转型之年。
稳健源自前瞻
绝对的资产规模从不是交银施罗德追逐的目标,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基金投资者的利益
承袭股东交通银行和施罗德投资稳健的风格,交银施罗德的投研团队在业内素以对宏观经济的把握能力和前瞻策略著称。公司的口号为“稳健源自前瞻”,始终力争在投资人心目中树立“稳健、前瞻、专业、负责”的品牌定位。鉴于此,首先,公司投资研究团队一直强调保持一个前瞻的视野——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如果没有时时前瞻、专业的判断,很难保持投资业绩的长期稳健;其次,公司注意发挥投资的前瞻优势,一直坚持对外发出专业的声音。一直以来,公司都向投资人传播由基金经理撰写的《每周视点》和根据宏观政策变化适时推出的专业评述,借此树立前瞻、专业的品牌形象。
2005年,公司创立的当年,股市正处在四年“长熊”的第四年。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正式启动,市场跌破千点。一时间围绕股改的争论四起,甚至有人大喊股市应推倒重来。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9月,交银施罗德在媒体发表观点,“几年后我们将俯瞰今天的低点”。同月,公司旗下首只基金——交银精选基金逆市推出。半年后,股市出现转机。基金发行一年后,增长率超过60%。时至今日,交银精选基金的累计增长率已经超过270%。最初购买交银精选基金的客户中,至今仍有数千人从未赎回过。对于存续期即将满五年的基金来说,这样的忠诚度非常难得。
成立不到一年时间,交银施罗德就在2006年荣膺《上海证券报》“中国最佳基金公司 最具潜力奖”。它是当时获奖基金公司中最“年轻”的一家,也是唯一获奖的银行号基金公司。
2006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大盘蓝筹股纷纷上市,中国股市大涨1500点,积极参与市场的各方投资者开始收获回报。交银施罗德在这种良好市场环境下连续出击:2006年1月,公司第二只基金、首只银行号货币基金——交银货币基金成功发行。6月,公司第三只基金——交银稳健基金成功发行。10月,交银施罗德的基金发行再创新高,公司第四只基金——交银成长基金在两天内募集69.36亿元,创同期基金销售新高。
在基金规模节节攀升时,公司的投研业绩也并未辜负投资者的期许。交银精选基金在2006年末排在第24名,良好的规模和业绩表现使得公司2006年度连续在《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网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最佳基金公司奖”评选及《证券时报》“2006年度明星基金评选”中,分别摘得“最佳管理团队奖”和“2006年明星基金公司新秀奖”。
2007年,上证指数的涨幅接近翻番;深成指的涨幅更是惊人,超过160%。但在市场疯狂的这一年,交银施罗德并未利用市场超热状态加紧发行新基金、扩大管理资产规模,原因是擅长前瞻和宏观分析的基金管理团队已经嗅到了危险的临近。绝对的资产规模从不是交银施罗德追逐的目标,比这更为重要的是投资者和基金公司利益的双赢。在这一年中,公司只发售了一只基金——交银蓝筹基金。由于股市狂热,这只基金虽然只募集了一天,认购金额就突破了380亿元而不得不采取比例配售。
2007年10月,《交银施罗德每周视点》写道:“面对这样的疯狂,我们确实应该做些什么,哪怕仅仅发出一些理性的声音”。而公司在交银蓝筹基金成立后致持有人的一封信中提醒投资者,“中国的资本市场现在处于一个吹泡泡的阶段”,“涨得越高,风险越大”。
2008年2月,股市震荡下行,经历了06、07年大涨的市场充满了抄底的冲动。交银施罗德投研团队再度发出警告,“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的类属资产配置或许也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在发出预警的同时,公司发现了债券市场存在投资机会,并于3月份推出了公司首只债券基金——交银增利基金,是大牛市后最早推出债券基金的基金公司之一。交银增利基金也成为2008年唯一一只首募超过百亿的基金。
截至2008年年底,交银增利基金的收益率已经超过13%,成为当年收益最高的公募基金。同年年底,交银保本基金的首发出现在尚未回暖的基金市场,再现末日比例配售的稀少情形,书写了交银施罗德发展历程中的又一篇佳话。
早在2007年11月,交银施罗德就获得了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获准开展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但当时公司并未行动,当年第一批试水海外投资的QDII基金在港股直通车消息被证伪后纷纷折戟。2008年8月,公司首只海外投资(QDII)基金——交银环球基金在QDII基金最低谷时逆市发行。在经历了一段艰难时光后,交银环球基金在2009年爆发,当年净值增长率超过70%,再次印证了前瞻策略的功效。
2008年10月至2009年初,在市场对经济走势争论不休的时候,公司投研团队再次提出,“跌幅超过70%的A股市场离最后底部已为期不远。”2009年3月,《交银施罗德每周视点》建议投资人“又到播种股票基金的季节。”当月,交银先锋基金首募超过44亿元,创下同期基金发行首募新高。截至2009年底,根据《投资者报》的计算,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交银施罗德是进入当年加权收益率排名前十名的两家公司之一。
一路走来,交银施罗德对于宏观经济的前瞻把握和由此而来的稳健业绩,使公司收获了同业的尊重和投资人的认同,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从2007年底的第23位,上升至2010年年中排名的行业第10位,成为进入行业前十的最年轻基金管理公司。
前瞻的视野,稳健的策略,在适当时期推出适当产品,并且无论牛熊市都坚持做好客户服务工作——这一切成就了交银施罗德过去五年的发展。而从投资人角度出发、将公司的观点和判断及时传达给投资人,期待与投资人共赢的理念也使公司赢得了大量忠诚客户。
重构投资理念
2010年之后的市场将与以往不同,单凭前瞻策略已难奏效,自上而下的配置策略需要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相配合
进入2010年以来,由于市场风格的切换,公司的投资业绩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而恰逢2009年中公司部分投研人员发生变动,引发了一些猜测和担忧。“负面新闻并不可怕,这说明大家都还在关注我们;当我们的业绩提升,这些人还会回来。”对此,现任投资总监的项廷锋坦承,“业绩不稳定,动摇投资者对我们的信心是正常的。所以大家都摒住一股劲,要把业绩做出来。这才是硬道理。”
事实上,从2009年后半年开始,公司投研团队已经开始针对人才流失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压力,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调整、人才重构和投资策略的调整。经过近一年的磨合,公司充实了投研团队,在投资和研究之间架起了更为有效的沟通桥梁。
公司首先进行了投资策略的调整。以往,从宏观出发、自上而下的配置投资占据了交银施罗德投资策略的主流。从基金经理到行业研究员,大家都主要着眼于宏观大势的判断。这种策略在从2005年到2009年都非常成功,但市场在2010年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开始和逐渐深化,未来的宏观经济相较不会再像过去两三年一样频繁“大起大落”,政策在多方力量制衡下也相较不会再频繁“大幅摇摆”,市场更是很难出现流动性推动的大级别的重估行情。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只靠宏观上的正确判断很难赚到钱,自上而下的配置策略需要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相配合。
交银施罗德在2010年下半年策略报告中提出,在未来平淡的宏观环境下“结构研究”将替代“总量研究”成为更加重要的角色。鉴于此,未来公司的投资策略要注重从调结构的角度去精选个股。
在这种见解的指导下,公司投研团队在人才梯队中特别着重充实了自下而上擅长选股的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过去一年中,通过外聘和内部转岗,交银施罗德构建了既有擅长自上而下配置资产、又有擅长自下而上选股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基金经理队伍。同时,在着眼于经济转型受益行业的基础上,公司引入了多名重点行业的资深研究人员,以加强相关行业的深度研究。
在构建新的人才组合的同时,交银施罗德也下了大力气进一步健全相应制度,加强投研交流。每日的晨会,每周的基金经理会,每月的行业配置会,形式都做了相应的改变,以确保投资人员和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投资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研究就做相应的工作,把研究努力转化为业绩。
投资总监项廷锋这样总结当前投资策略与以往的差异,“以往是对宏观做出判断后,选择行业,买入相应行业的白马股。现在则要在确定行业后,再去选择行业内最好的股票。公司现在的调整绝不是摒弃宏观研究,以往投研团队的构架、灵魂和文化仍在延续,这个团队宏观把握能力仍然很强。”
经过近一年的调整和磨合,投资策略的转变和人才的重新配备已经初显成效:公司旗下交银精选基金、交银稳健基金、交银成长基金、交银蓝筹基金等四只基金的二季度净值增长率排名均大幅上升。业绩的逐步回升,或许预示着调整和重构后的交银施罗德投研团队,正重新踏上一条良性发展轨道。
转型为再次起航
拥有包容、开放文化和充满活力的团队的交银施罗德,进行适应市场变化的投资策略转型后,必将在经历风雨的考验后重新起航
站在新一轮5年的起点,交银施罗德希望用一种人文的元素去传播公司的品牌,在为投资人理财的同时,更能给他们带来投资文化和投资理念的认同。正如总经理莫泰山对公司“稳健源自前瞻”口号的解读:“选择交银施罗德,不仅选择了一种赚钱方法、投资哲学,更重要的是选择一种价值观念,无论顺境、逆境,我们始终坚守我们内心的主张,把握前行的节奏”。通过人文品牌的推广,交银施罗德期待与更多投资人共同成长,学会克服贪婪和恐惧,学会拥有淡定的心态,在体会成功投资的要诀中,更加体会成功人生的智慧。
人才是基金公司的灵魂。在交银施罗德,“简单做人,认真做事”是这个团队倡导的氛围。在这种文化之下,交银施罗德的团队充满活力。从国内基金行业首个投资者教育漫画大画基金的出炉,到近期的“主题博览会”和“爱·定投”,交银施罗德在努力做好投资业绩的同时,在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上的开拓创新也始终不懈。成立五周年之际,交银施罗德拉开了“金伯乐客户俱乐部五周年特别客户回馈”活动的序幕,感谢五年来与公司一路同行的投资人。与此同时,公司客服部门为全面提升客户体验正在酝酿设计新的客户服务体系,以期在未来新的五年内,给公司投资人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使交银施罗德的客服质量再上新台阶。
交银施罗德进入创立以来第五年的时候,开始迎来转型之年。拥有包容、开放文化和充满活力团队的交银施罗德,在进行适应市场变化的投资策略转型后,蓄势在经历风雨的考验后重新起航。
|
交银施罗德官方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