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莫泰山 时间:2010-05-13 |
通过对A股市场新股发行的研究发现,市场化的发行体制有利于留住优质的上市资源,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而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坚持市场化发行体制的改革方向,对中国经济的转型有着很大的意义。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如果A股市场融资功能长期暂停,必然会引发优质上市资源向其他资本市场分流,从而导致优质上市资源流失。这显然不利于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更不利于A股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在2006年之前暂停新股发行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及一些大型国有银行等国有骨干型企业,选择H股市场和纽约市场等地上市,这些企业有些是垄断型企业,而境内的真正用户并没有分享到这部分企业的垄断收益,这对境内的投资者是非常大的损失。虽然自2006年重启新股发行以来,很多国企都回到A股市场发行,但目前仍有很多优质的企业没在A股市场上市,尤其是一些代表新兴产业方向的企业,比如百度、腾讯等。如果我们坚持市场化发行体制的改革方向,增强A股市场发行的吸引力,吸引这些企业回来发行的话,将使A股市场的投资者直接受益。
历史数据表明,新股发行不会分流股市资金,投资者也没有必要担心新股发行会对股指造成冲击。我们认为,新股发行并非是影响资金面的主要因素,反而如果资本市场没有新股注入,这个市场就会缺乏活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此外,一般新股发行规模和股票指数通常是同方向波动,股票市场的基本运行趋势从来没有因为新股的发行节奏而改变,最后决定证券市场走势的还是宏观经济、上市公司盈利等基本面因素。
统计显示,自2009年6月下旬重启新股发行以来至2009年9月22日,新股发行共募集资金963亿元,而网上申购累计冻结资金为28653亿元,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仅占其3.4%,并且募资总额相对于日均2000亿元左右的A股成交额而言非常有限,而2009年以来沪深证券市场共发行偏股型基金已达1838.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新股发行不是影响资金面的主要因素,资本市场并不缺资金。
资本市场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资本市场的结构也需要调整。如果资本市场结构调整的节奏跟不上经济结构调整的节奏,那么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就不会到位。而创业板的推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合理的途径,我们能够看到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为调整经济结构发挥了显著成效。 既然市场化的发行体制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发行体制才叫市场化的发行体制呢?我们认为,一个理想的市场化发行体制有以下四条:一是一级和二级市场的价差是差不多的;二是新股发行不要“走走停停”;三是优质企业愿意并能够在A股市场上市;四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不能只是精品店,还应是百货店。(作者系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
交银施罗德官方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