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财经 作者: 时间:2009-09-08 |
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资料图)
从去年底开始的这一轮上涨行情经过了9个月的狂飙突进后,今年8月,上涨势头被硬生生地打断,13条阴线将700多点轻松抹去。刚刚走出熊市的投资者心有余悸,恐慌情绪又开始滋生。
在这个突然遭遇深度调整的8月,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却将该公司旗下首只指数型基金——上证180公司治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治理ETF),及其联接基金——交银施罗德上证180公司治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交银治理)推到台前。作为一家追求“在合适的时机推出合适的产品”的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选择此时发行旗下第一只指数基金,背后有何深意?记者就此采访了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
指数产品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国外,ETF可以说是颇受投资人欢迎的一类的基金产品。”曾在证监会负责多年基金产品研究工作的莫泰山,谈起ETF产品来如数家珍:“首只ETF产品1993年在美国问世时,资产规模只有4.6亿美元,而截至2008年底,美国的ETF基金的数量已经达到629只,资产规模扩展到5313亿美元,增长了1100多倍。2008年1月10月期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ETF以外的共同基金净赎回2567亿美元,但ETF去实现净申购1875亿美元,是唯一实现资金净流入的基金资产类别。因此说,这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品”。
无独有偶,2008年的国内基金市场也同样上演了相似的一幕,据万德数据统计,2008年度,国内174只开放式主动型股票基金净赎回490亿份,而18只开放式指数基金(含ETF)共实现净申购323亿份,其中有15只指数基金实现净申购,净申购总额为346亿份额。而指数基金的业绩在2009年市场回暖后,同样给投资人带来惊喜。万德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7月31日,指数基金(含ETF)的平均累计收益率为91.32,超出了同期主动型股票基金65.11%的平均累计收益率。无论从业绩到新产品发行,2009年似乎已成为无可争议的“指数基金年”。对指数基金,特别是ETF在国内的发展前景,曾参与过国内首只ETF推出全过程的莫总表示“十分坚信”,“指数产品在去年熊市中规模迅速扩大,在今年上半年牛市中业绩领先,表明了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投资人需求的多元化,指数产品在国内正表现出同样强大的生命力”。
莫总向记者介绍,交银施罗德目前旗下还没有指数基金,事实上公司从2006年就开始致力于研发指数产品,正在发行中的ETF及联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屈乐伟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就加盟交银施罗德,参与了指数产品的研发过程。“可以说,我们为这只ETF,准备了3年的时间,成功推出后,我们的产品线将更加丰富,能给投资人更多样化的选择。”
休整只为更好的出发
在记者采访莫总的时候,正赶上上证指数大跌192点,8月的深度调整延续到了9月。对此,莫总认为,本轮调整是对货币政策从过度宽松转为适度宽松的反应。“八月份以来我们看到很多微调迹象,比如二套房贷政策在很多城市收紧;央行恢复发行一年期央票,并向上半年冲刺信贷规模的一些银行发行了低利率的定向央票,希望收缩各个银行的信贷能力;同时还有银监会就从严掌握银行持有次级债作为核心资本的问题征求意见,等等。”
但同时,莫总强调,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趋势没有改变。“8月份PMI指标为54.0%,连续第六个月位于50%的临界线之上,并创下了16个月来的新高。PMI作为经济先行指标,它的强劲再次表明后续经济复苏趋势没有改变。” 例如,PMI中的产出分项从7月份的57.3上升到8月份的57.9,可能意味着8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将高于7月份的10.8%,可能会超过12%。
关于政府微调后的市场未来走向,莫总认为,政策微调后,流动性进一步推动估值倍数扩张将告一段落,市场已对此做出了反应,但如果因为调整而对后续经济和市场预期转为悲观没有必要,目前市场点位对应09年PE大概在20倍左右,还是比较合理的,流动性不进一步宽松并不代表会大幅紧缩,后续企业盈利增长仍能推动市场平稳走好,有成长性的企业将有望胜出。“正如我们在去年底预料的,宏观经济V型反转基本没有大的悬念。已经有专家预测,三季度单季GDP会有9%的增长,四季度可能会达到10%,这和我们的判断基本是一致的。而企业盈利很可能会在今年三季度见底,并在四季度看到一个比较大幅度的跳升,并且这一增长势头至少到明年上半年是可以持续的。”
“在这样的判断下,我们认为市场将由流动性推动为主转为业绩推动加复苏预期推动为主,我们将重点关注公司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莫总这样告诉记者。
公司治理是观察长期企业业绩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指标
“当然,我们认为赚市场低估的钱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毕竟与年初相比,目前市场的风险收益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一直以稳健、务实著称业内的莫总在自信之余,保持着一贯的谨慎。他带领下的交银施罗德历来非常注重投资人的利益,曾在2007年10月股市最疯狂的时候暂停了部分旗下股票基金的申购并向投资人发出风险警示,而在2008年10月的时候提示投资人债券型基金的牛市已过,建议增持股票型基金。
在认为目前的市场已由流动性推动转向业绩增长和经济复苏预期推动的判断前提下,莫总认为,目前的机遇在于抓住业绩增长的收益,而公司治理好的公司,长期获得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的概率更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交银施罗德选择了一个创新的指数开发其首只指数基金产品,以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为投资标的,颇具前瞻性。“如果单独看上市公司的市值规模等指标,还不能够全面考察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莫总将公司治理看作上市公司的身体素质。人的身体好,就不容易生病,就能用充沛的体力去发展,就比较容易长寿。而上市公司如果有好的公司治理,就能够有效降低经营风险,更有活力地投入竞争,并实现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而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成份股即是这样的公司。该指数融合了上证180指数和上证公司治理指数的几乎全部优势,其成份股既是具有良好基本面的大盘蓝筹股,也同时拥有优良的公司治理结构。“投资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所以我们要选择能够长期稳定成长的上市公司。这既要求企业在当前拥有良好的基本面,同时,也要有长久保持良好基本面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公司治理是企业的健康基因,是投资应该考察的根本。”,“因此我们把180公司治理指数称为‘健康指数’,根据指数的维护规则,每年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还会组织对指数成份股进行’体检’,将公司治理有瑕疵的公司剔除出去,将一些新公司替补进来,保证这一指数‘身体健康,充满活力’。”
事实上,股神巴菲特也将公司治理看作考察上市公司的第一要素。显然,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的投资价值显而易见。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同类的指数基金产品,交银施罗德再次成为吃螃蟹的人。对此,莫总认为,A股市场的有效性正在不断提高,投资者将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公司治理优良的上市公司必将受到投资者的重视。“此次产品发行的背后,是交银施罗德对中国经济复苏趋势、A股市场长期向好大势和A股市场有效性的信心。”
|
![]() 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