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 时间:2009-06-23 |
上周,基金专户“一对多”“合同指引征求意见稿”第二轮征求结束,相关细则预计很快将正式公布。随着专户“一对多”的渐行渐近,30余家拥有专户牌照的基金公司也开始加足马力做好冲刺准备,并开展一轮又一轮的推介攻势。业内人士预计,首只产品有望8月问世。
多方面备战“一对多”
综观各大基金公司备战专户“一对多”的情况,可以发现从硬件到软件、从投研到服务,“一个都不能少”。
易方达基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陈彤表示,“一对多”客户对服务的需求会特别大。一方面,作为一项新业务,售前推介工作将非常巨大;另一方面,“一对多”客户的特性也使其对售后服务的要求更高。
对此,泰达荷银首席策略分析师兼专户投资部总经理尹哲指出,由于专户“一对多”是个新生事物,必须在正式开展前对客户进行一轮接一轮的推介,使其对“一对多”业务有充分的认知。一方面,尽管门槛设在100万,但由于此类产品流动性不够强,因此客户可投资资产至少要数倍于这一门槛;另一方面,要对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在风险可承受区间谋求收益,并引导其形成合理的盈利预期。“与公募基金相比,专户理财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根据客户需要做投资,而不是为了赢取排名的领先,这样才能有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合作奠定基础。”尹哲强调。
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市场副总监、专户理财部总经理沈斌则介绍道,针对管理的9单“一对一”专户业务,目前公司搭建了4人组成的专户理财团队,每周向客户发送公司视点及特别制作的《罗德博士》等刊物;对于市场中特殊事件的分析和看法、每月资产运作情况和后市判断等,也会第一时间传达给客户,甚至不定期举行客户见面活动。“这些服务将延续至‘一对多’客户,并且随着今后‘一对多’业务的开展,公司还计划在客户服务部门中专门划分一个团队来维护和支持专户客服。”沈斌表示。
首只产品有望8月问世在专户“一对多”产品方面,陈彤表示,根据目前市场情况,预计大多基金公司都将以权益类产品为首发阵容。“不过,由于与银行合作的部门不同,以及产品针对的区域不同,具体产品也会有相应差异。”
沈斌表示,公司拟发行的首只“一对多”产品将属于灵活配置的类型,股票的投资范围为0-100%。“目前中国可投资的标的还比较少,影响收益因素的资产配置占到90%,因此灵活的配置形式更有助于资产的增值。下一步产品开发的方向将是结构性产品的开发,以满足‘一对多’客户不同的风险要求。同时控制客户的数量和风险偏好,使客户能够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另外,今后的产品中可能增加与券商合作的套期保值的产品,也会考虑开发策略保本型的产品。”
另一大中型规模基金公司则根据专户理财的特点建立了涵盖低、中、高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专户理财产品系列,包括不同风格、不同结构的7大类产品债券增强、策略避险、稳健增长、分级双赢、内需增长、行业优势、主题投资等,供客户选择。除标准化产品外,公司还将根据委托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个性化投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最适合的投资管理方案。
在首只产品推出时间上,上述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合同格式的最终确认,预计业内首只专户“一对多”产品有望在8月即问世。沈斌也表示,从目前接触的客户反馈来看,较多客户都对专户“一对多”业务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预计第一个产品的募集工作不会遇到太大的障碍。
而在推出区域上,传统的公募基金销售大区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仍将是各大基金公司首选。沈斌表示,出于对公司第一单“一对多”业务推出的稳妥性考虑,拟仅在上海、北京等重点城市先行进行募集,待产品及相关服务体系更加成熟之后,再进一步拓宽募集区域。
业内人士指出,粗略估计中国拥有超过100万可投资资产的人数超过200万人,拥有超过1000万可投资资产的人数也达30余万人,其总规模可达7、8万亿元。因此,专户“一对多”业务发展空间巨大。不过也有人士指出,尽管前景广阔,但受客户认知和产品报备制度等客观因素影响,专户“一对多”业务或许不会出现业内预计的快速发展,道路仍将较为曲折。
|
![]() 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