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时间:2009-03-05 |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保八就是保民生、保就业。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就业弹性不断缩小,‘8%的经济增长率’是否能够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我们应该把保增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而不是把具体的某个数据作为生命线。”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卫在驻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并就其所提交的提案作了深入浅出的解析。
“保八”就是保就业
保增长作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基调是完全正确的,这既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必须采取的举措,也是保持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策略。但是,面对全球经济的下行周期,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控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必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保八就是保民生、保就业。”对于中央提出今年确保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的目标,谢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就业弹性不断缩小,‘8%的经济增长率’是否能够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因此,谢卫提出,在制定具体保增长目标时,应该有一个腾挪的空间,比如确定一个区间。这可以传递一个信号:我们既要保增长,又要实事求是地保增长;既要保眼前,又要把资源从长计议,为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谢卫看来,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是调整结构和拉动消费。如何实现结构调整,国务院前不久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谢卫认为,这些产业的调整振兴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经济的刺激和提升,但其本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并非由这一轮金融危机所引发。目前,解决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寻找经济的新增长点,比如新能源、新技术、新兴服务业等。
在拉动消费方面,谢卫在提案中指出,要把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内需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是提升消费预期的基本前提。
“如果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性目标(即解决就业),损失一点增长速度是可以接受的。”谢卫强调指出,现在,中国政府需要拿出魄力和勇气,调整振兴那些真正能够帮助解决民生和就业问题的产业。
发地方债正当时
“现在开始研究地方政府发债是最合适的时间。”谢卫在提案中就地方政府发债的前景和出路作了详细分析。他进一步分析到,根据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作为发债主体,但对此问题的探讨和议论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围绕“保增长”的艰巨任务,巨额“隐性债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方对地方政府发债给予了高度重视。
不少市场人士建议,由中央政府代替地方政府发债,以解决资金缺口。对此,谢卫提出了不同观点。在他看来,债券作为金融产品,有其自身规律。一个金融产品的成功,在于其风险可控,成本可控,信息披露规范。
其中,信息披露是关键,地方债的发展前景也在于此。通过信息披露制度,公众对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准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从而作出投资的判断,地方政府也能从中不断反省自身的作为,提升其市场信用。
因此,在谢卫看来,地方债的推出不需要由中央政府统筹安排,而应该将地方债纳入金融产品的范畴,交由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如证监会、银监会进行监管和审核。当然,他同时强调,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不等于各地可以齐步走,可以先试点,确立一定的先决条件并设立门槛。
翘首以待创业板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是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谢卫毫不掩饰对创业板的期待和渴望。他告诉记者:“我相信,创业板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谢卫分析认为,无论是从提振市场信心的角度,或是制造市场热点的角度看,创业板的推出都是最直接、快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创业板将帮助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成功获得融资。
谢卫在提案中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渠道。除了要鼓励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外,也要鼓励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更重要的是,探索以“订单担保”、“供应链担保”等方式为主的全新授信模式,使得处于大中型企业供应链条之上的中小企业有可能分享大中型企业的信用支持,“我们甚至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担保行业,增强担保行业的资金实力”。
|
![]() 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