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赵枫 时间:2009-11-02 |
中国无疑是新兴市场经济的代表,人民币升值不仅增加了国民财富,也会推动经济结构向更高端升级……
本期摘要
短期趋降,中期转型,长期乐观
在这轮调整中,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弹性让人吃惊。经过数十年的市场化改革之后,中国经济内在的市场化力量已大大提高,微观企业行为和宏观要素价格对经济变化的反应相当迅速,从而促使中国经济得以快速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全球以及国内的要素价格调整也给予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更为宽裕的时间,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更为平稳和顺利的转型。
中国无疑是新兴市场经济的代表,人民币升值不仅增加了国民财富,也会推动经济结构向更高端升级。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中国经济在未来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中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非常大,1970年日本人均GDP已经相当于美国的50%左右,而2007年中国人均GDP不到美国的7%,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仍有很大的追赶空间,也意味着中国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完成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仍有望能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虽然相对之前会出现小幅的下降。
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一保一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或许比宏观调控政策的上述调整更重要。可以这么说:采用的政策不同,效果完全不一样;并且其间还有一个度的把握。
上周债券市场,与之前我们的预期出现了少许背离,没有延续上周反弹趋势,而是开始震荡整理。与此同时,资金市场各期限品种的利率均较前周有所回落,因此资金面不是债市陷于震荡的原因。影响上周债券市场走向的或许是过去连续两周的上涨和等待宏观调控政策走向明朗。
点击下载:《交银施罗德每周视点》第131期 (PDF文件,请使用Adobe Reader阅读器打开)
点击下载:《交银施罗德每周视点》第131期 (Word文件)
|
![]() 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