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今年以来股市的火爆带动基金大热,基金公司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但随着股指的高位下挫,作为替大众理财的专业机构,你认为基金公司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风险?
刘叶:就单只基金而言,股指高位下挫,在没有像股指期货这样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情况下,基金将暴露在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之下。为了有效地化解流动性风险,在基金管理上管理人需适当降低股票的集中度;同时,基金管理人需与基金持有人保持密切的沟通。
就基金公司而言,需有效地完善基金产品线,避免公司资产规模的暴涨暴跌;另外,应树立稳健的企业经营理念,不片面追求基金规模的最大化、不片面追求短期的基金业绩排名,避免基金经理在基金管理上出现短期化倾向。
新京报:在QDII和海外市场的闸门打开后,未来的资金流向将会出现哪些新的变化?
刘叶:QDII和海外市场的闸门打开后,短期资金流出可能大于资金流入。但中长期而言,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应该是较为有序的,并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满足国内投资、海外投资需求的动态均衡点。当然,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上述过程都是在政府的市场化调控下进行的,单边倒的趋势出现的概率很低。
新京报:随着基金公司的壮大,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正在加剧,你认为一个基金公司在市场中取得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
刘叶:在目前的中国,投资者对业绩的关注依然是首要的,包括短期业绩的排名。这需要基金公司、媒体等多方面进行引导,把投资者的关注引导到中长期业绩上。另外,产品创新永不过时。国外基金行业发展多年,但产品创新依旧层出不穷。随着未来股指期货和更多金融衍生品的推出,中国基金行业可能迎来又一个产品创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