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次“不近人情”的采访。
在采访的前一天,6月14日晚上,张鸿羽3岁的儿子发高烧到39摄氏度。她带儿子去看病,一宿没有睡。儿子的烧刚刚退了一点,一大早,她又准时出现在位于浦东陆家嘴的交银施罗德基金的办公室。行礼如仪地签到,将手机放入屏蔽信号的黑柜子里,在摄像头能够全程监控的办公桌坐定,阅读财经信息,开8点45分的晨会讨论,为当天的交易做准备。
由于采访是之前约定的,张鸿羽将之看做当天工作的一部分,不愿推脱。这是她的
|
|
职业操守。简单寒暄过后,她说的第一句话是:“那我先下个单。”
张鸿羽有12年证券从业经验,但做基金经理时间并不长。之前,她做了将近10年的研究员。这是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位,张鸿羽干得得心应手。她的目标是国外的金牌研究员,“比方高盛的研究员是给全球基金经理服务,基金经理有无数个,但这个行业的金牌研究员就他一个。”在目前国内的基金行业内部,研究员只是给所在单位的基金经理提供调研分析和判断。
2007 年4月,她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
|
|
理有限公司,还是担任高级研究员,在此期间,她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成效让公司决定擢升她为专户投资经理,这是给特定客户的专项投资服务。领导找张鸿羽谈话,她很利索地接了,并做好随时变动的心理准备,她对公司领导说:“要是做得不好,我愿意回去做研究员。”
两年后,她的岗位又变动了。2012年4月20日起,她开始担任交银施罗德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这是个公募基金,高达50 亿元的资金规模比之前的专户投资规模大了许多。
|
|